伤寒杆菌O菌液(肥达氏、外斐氏实验试剂)

伤寒杆菌O菌液(肥达氏、外斐氏实验试剂)

伤寒、副伤寒及变形菌诊断菌液(使用说明书)

本品系用溶液灭活的伤寒、副伤寒即变形杆菌分别制成,供肥达氏(Widal)和外斐氏(Weil-Felix)反应用。

 

浓度:7.0*109/ml

 

使用方法:

以生理盐水溶液稀释成含菌7.0*108/ml的悬液。将待检血清稀释成1:10、1:20……1:1280(每管0.5ml),然后逐管分别加入稀释菌液各0.5ml,最后血清稀释度为1:20、1:40……1:2560,充分震荡使其混匀,于35-37℃放置16-20小时,判定结果。

根据凝集反应的强弱或有无,分别以++++、+++、++、+、-记录,以清晰见到凝集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为凝集效价。

 

保存:2-8℃避光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注意事项:

1.      应在光亮处先观察管底凝集状态,然后轻轻摇动判定结果。

2.      菌液稀释后应及时使用。

3.      菌液有摇不散的凝块时,不能使用。

 

 

肥达凝集试验

 

标本准备:血清,静脉血3ml不抗凝。

 

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及甲、乙、丙3种副伤寒沙门菌鞭毛抗原的诊断菌液,与被检血清作细菌凝集反应。若被检血清中有抗体存在,可与相应抗原起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为阳性。

 

试剂:诊断菌液有伤寒O、H及副伤寒A、B、C,共5种。

使用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每毫升含7~10亿(7*108~1*109)个菌的悬液备用。

 

检测步骤:

1.取lOmm×lOOmm试管5排,每排8支。

2.另取15mm×lOOmm试管1支,加生理盐水4.75m1及患者血清0.25ml混合,成为1:20稀释血清。

3.每排第l管内各加1:20稀释血清0.5ml。

4.在剩余的2.5ml稀释血清(1:20)中加人生理盐水2.5ml,成为1:40稀释血清。

5.再取1:40的血清,分别加入每排第2管中,每管0.5ml。在剩余的2.5ml稀释血清(1:40)中,加入生理盐水2.5ml,成为1:80稀释,再加入每排第3管中,每管0.5ml,如此操作,直至加完每排第7管为止。

6.每排最后1管各加生理盐水0.5ml,作为不含血清的菌液对照。

7.取5种菌液充分摇匀,每种菌液加1排,血清最终稀释度分别为1:40、1:80、1:160直至1:2560。振荡混合,置37C水浴16~20h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先观察液体部分清晰程度,然后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管底有无凝块浮起:

1.液体澄清、管底有凝块、细菌完全凝集者(100%凝集),为栅++++。

2.液体微混浊、管底有明显凝块、细菌大部分凝集者(75%凝集),为+++。

3.液体较混浊、管底有明显凝块、细菌中度凝集者(50%凝集),为++。

4.液体混浊、管底无凝块、细菌轻度凝集者(25%凝集),为+。

5.液体混浊、无凝集现象,为阴性。

6.对照管均匀混浊无凝集现象。

7.被检血清出现++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为凝集效价。如第3管出现仲凝集,则判为1:160阳性;如各管均无凝集现象,则判为<l:40。

 

正常参考值:伤寒沙门H凝集效价1:80以下,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及各型副伤寒沙门H凝集效价均在1:40以下。

 

注意事项:

1.过去曾预防接种伤寒、副伤寒疫苗者,H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并持续数年,而O抗体低于正常值。

2.以往患过伤寒病或曾接种伤寒疫苗,新近又感染流行性感冒或布鲁病,可产生高效价H抗体,O抗体则较低,但H抗体很快消失,此种反应称回忆反应。

3.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隐性感染而产生抗体,尤其在流行地区正常人的凝集效价可稍高,故在判断结果时应考虑本地区正常人群的自然凝集效价水平作为参考。

4.沙门菌属各菌种之间有某种共同抗原,在凝集试验中可能出现类属交叉凝集反应,但效价较低。

5.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伤寒的可能,应注意有10%左右已确诊为伤寒者在整个病程中抗体效价始终不升高。这可能与早期应用抗生素、药物抑制、免疫耐受和缺陷有关。

6.肥达反应特异性不高,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结核、败血症、病毒性肝炎及部分血吸虫患者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7.溶血、菌液过浓等均会影响结果。菌液过期或产生自凝者不宜使用。

 

 

 

肥达氏实验试剂(目录)

抗伤寒杆菌H血清

抗伤寒杆菌O血清

伤寒杆菌H菌液

伤寒杆菌O菌液

甲型副伤寒杆菌菌液

乙型副伤寒杆菌菌液

丙型副伤寒杆菌菌液